"

阿弥陀佛

"

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是诸佛之一,他的名号阿弥陀,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大乘佛经主要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对阿弥陀佛及其西方极乐世界均有详述。大乘佛教流传之地,如中国、日本等大乘教区,阿弥陀佛信仰也尤为繁盛和重要。

阿弥陀佛——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

阿弥陀佛——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

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的关系,你知道吗?

阿弥陀佛在人们的心中是非常熟了,因为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会想阿弥陀佛祈祷。那你对阿弥陀佛知道多少呢?观音菩萨也是在生活中很常见的,也是收到了很多人的尊敬。观世音菩萨和阿弥陀佛究竟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的关系,你知道吗?

说起观世音菩萨和阿弥陀佛的关系,我想先和大家讲一则佛门故事。据说,观世音菩萨还是一个凡人在世间修行的时候,就善根具足,他看到众生遭受生老病死等诸般痛苦,看到众生颠倒迷惑,造恶业受恶果,在六道里轮回,却找不到解脱之道。他不忍众生痛苦,就生起了超拔一切众生远离苦海的大慈悲愿力。

他发愿要救度一切众生,若做不到就将自己的身体裂成千片。然而,当他真正去救度众生的时候才发现何其困难,众生愚痴、根性低劣,甚至顽固不化,根本听不进他的话,何谈度化?另外,众生实在太多,困难重重,要度尽谈何容易?就这样,一丝心累和懈怠的念头生起,就是这一念,还是凡人的观音菩萨身体开始分裂,异常痛苦。

就在这时,阿弥陀佛来了,阿弥陀佛已经成佛,自然具有无量神通,阿弥陀佛运用神通将这裂开的千片碎片化成了赋有神力的千只手和千只眼,这样观音菩萨具有了力量,愿力就容易实现了。阿弥陀佛救了观音菩萨,还教导他不要退转菩提心,要不遗余力去践行自己的愿力。为了感念这份恩情,观世音菩萨将阿弥陀佛奉为自己的老师。

我们观察观世音菩萨宝相,不论是哪种形象的观音菩萨圣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观音菩萨的头顶总是顶着一尊佛像,没错,这尊小佛像就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为了感念师恩,也是提醒自己不忘老师教导,就时刻将老师阿弥陀佛的佛像顶在自己的头顶。我们常称此为“佛顶顶佛”。

为什么叫“佛”顶顶佛呢?因为,其实观音菩萨早在过去无量劫前已修行成佛,号“正法明如来”,后来为了方便度化众生,自请降格,倒驾慈航为菩萨。在佛教里,修行所成就的果位不同,观音菩萨看似在佛位之下,但却更受尊重和敬仰。

那么,观世音菩萨除了是阿弥陀佛的徒弟之外,他其实还是阿弥陀佛的胁侍。我们到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寺院,会看到三尊站在一块儿的佛菩萨,其中就有“西方三圣”,中间站着的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左胁侍是观世音菩萨,右胁侍是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代表“喜舍”,合称“慈悲喜舍”,是佛教里利他无我的四无量心。

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的关系,你知道吗?

观世音菩萨还是阿弥陀佛的“一生补处佛”。比如说,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在经历正法时代、像法时代和万年末法时代之后,佛陀说法时代结束,下一世来此世界说法的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便是释迦牟尼佛的“补处佛”。同样的,我们知道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接引众生往生净土,在阿弥陀佛之后补位的佛便是观世音菩萨。

在《般舟赞》中有这样一句话:观音接引见弥陀。观世音菩萨和阿弥陀佛等诸大菩萨一同来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来救度我们,不会只停留在现世的利益上,最终都会引导众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观世音菩萨来此娑婆世界救度众生的本怀。

观音菩萨分身百千万亿,以种种善巧方便示现,寻声救苦接引众生,目的就是要接引众生脱离苦海,往生西方净土,得见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的关系,你知道吗?

以上就是对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的关系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不管是观音菩萨还是阿弥陀都是非常好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受到菩萨保佑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供奉。

...查看更多
阿弥陀佛化身的故事是什么

现在有很多都是清楚阿弥陀佛,因为不管是电视剧中还是在佛教中,阿弥陀佛是一位很殊胜的菩萨。阿弥陀佛经典是许多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去修持,在修持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并虔诚。那你知道阿弥陀佛化身的故事是怎么回事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阿弥陀佛化身的故事是什么

阿弥陀佛化身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丰干禅师,不知他是那里的人氏,他居住在天台山国清寺,头发剪到齐眉的高度,经常穿著一件不起眼的布衣。

如果有人向他询问佛理,他都只回答:“随时”两个字。他曾经口唱道歌,身骑老虎进入国清寺前的松门,寺里僧众有修持不努力的,见了都非常的惊惶恐怖。

国清寺里厨房有二位修苦行的人,名叫寒山、拾得,他两人负责炊事,整天都在聊天,偷听的人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幺,因此人们都讥称他们俩是“疯狂子”。可是这二人只和丰干禅师亲近,并不理会他人。

有一天,寒山问道:古镜不磨,又怎幺能照烛呢?

丰干禅师回答说:冰壸无影像,猿猴探水月。

寒山又道:这是不照烛呀,再请大师指点吧

禅师说:万德不将来,我说什幺好呢?

又有一天,丰干禅师对寒山、拾得说:如果你们和我同游五台山,即是与我同流,如果不与我去,就不是我的同流。

他们回答:我们不去。

禅师说:你们不是我的同流。

寒山这时便问:你去五台山作什幺呢?

禅师说:我去礼拜文殊菩萨呀!

寒山说:你不是我的同流。

没多久禅师单独至五台山巡礼,遇到一位老人。禅师就问:您莫非就是文殊菩萨吗?

老人回答他:难道还会有两位文殊菩萨吗?

禅师立刻顶礼,十分虔诚。还没有起来时,老人就忽然不见了。于是遍游五峰顶,将近二年才回到南方。

那时刚好有一位名叫闾丘胤的官人要到台州上任,临行忽然患了头痛之症,怎幺医也医不好。禅师就去拜访他,说道:贫僧特地来拜访你。

闾丘就将病情告知,于是禅师向他要了一个干净的瓶子,装水念咒,然后喷在闾丘头上,闾丘的病就立刻好了。

闾丘感到非常惊佩,于是向禅师求乞赠言以指点此行的安危之兆。

禅师说“到任后千万记住要前往天台山拜访文殊、普贤菩萨啊!”

闾丘随即问道:这两位菩萨在什幺地方呢?

禅师即说:“天台山国清寺里的寒山、拾得二人便是。”

闾丘后来找到国清寺,先向住持问丰干禅师的住处,住持道翘说:“丰干禅师的旧居在藏经楼后面,现在早已人影杳然了。”

闾丘又问:那么请问寒山、拾得二人现在可在?

寺僧答曰:在厨房中做事。

闾丘到丰干的房间,只看到老虎的脚印,又问住持:“丰干禅师在这里的时候,是做什么的?”道翘说:“只是舂榖供僧,闲暇的时候则歌唱吟咏。”

阿弥陀佛化身的故事是什么

最后闾丘进入厨房见到寒山、拾得围着炉灶在说笑。闾丘就向他二人顶礼膜拜,二人却忙不迭声地叱喝他。

寺僧惊异道:大人!为什么要拜这两个疯狂汉呢?

寒山这时忽然过去抓着闾丘的手笑着说:“你连弥陀在面前都不认得,又拜我们作啥?丰干实在多嘴,实在太多嘴了。”

从此寒山、拾得两人携手走出松门,再也不曾回到寺中。

丰干禅师后来在天台山圆寂,在他禅房的墙壁上留有下面的诗偈:

余自来天台,凡经几万回;一身如云水,悠游任去来。

逍遥跑无闹,忘机隆佛道;世途岐路心,众生多烦恼。

兀兀沉浪海,漂漂轮三界;可惜一灵物,无始被境埋。

电光瞥然起,生死纷尘埃;寒山特相访,拾得罕期来。

论心话明月,太虚廓无碍;法界即无边,一法普遍该。

本来无一物,亦无尘可拂,若能了达此,不用坐兀兀。

全首诗偈发人深省,流传千古,为人乐道。

阿弥陀佛化身的故事是什么

以上就是对阿弥陀佛化身的故事,有助于更好的了解阿弥陀佛。我们在学习阿弥陀佛时要多去了解它的事迹,这样是可以更好的去学习,当遇到不会的事情一定也不要去纠结,慢慢的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用心。

...查看更多
阿弥陀佛名号

阿弥陀佛是慈悲,智慧,庄严的在佛教中位置是很高的。由于它给我们很多的经典,经典里面有很多的智慧,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学习。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是要坚持,只有这样才能领悟经文的好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阿弥陀佛的名号吧!

阿弥陀佛名号

阿弥陀佛是诸佛之一,他的名号“阿弥陀”,其意义依据梵文和佛典,有通义和别义两种。

通义

【无量】阿弥陀,梵语amita,译为无量。无量是阿弥陀的根本义。阿弥陀佛即无量佛。①无量是究竟、圆满、不可限量。如果有限量就不能包含一切,无量才能含摄一切功德。不但佛的光明和寿命无量,佛的智慧、愿力、神通等一切都无量。②无量指一切佛,即无量无数佛,观阿弥陀佛即代表无量诸佛。《观无量寿佛经》说观想成就时,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一切佛,观阿弥陀佛即观十方一切佛; 《般舟三昧经》说念佛三昧成就时,能见诸佛前立,专观阿弥陀佛而见现在一切诸佛。

③佛佛道同,一切佛的功德皆究竟圆满,平等不二。而阿弥陀佛却以无量得名,此名表显一切佛的究竟果德,一切经赞叹阿弥陀佛,等于赞叹一切佛,观阿弥陀佛(无量佛)即是观一切佛,这合乎大乘佛法“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的甚深义理。 但并不认为阿弥陀佛是一切佛的根本佛。因为佛佛具足三身,佛与佛是没有本末和平等不二的。

阿弥陀佛名号

别义

【无量光】梵语amita后面,附加ābha─amitābha,义为无量光,这是阿弥陀佛的一名。①无量光的遍满:光明象征快乐幸福和自由,佛的智慧圆满无所不知,犹如佛的光明横遍十方。佛说法前放光无量,即是慧光的遍照。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即含摄福德庄严的一切自在安乐。②无量光的归藏: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好比落日,日落不是光明没有了,而是一切光明归藏,明日的太阳东升即依此为本而显现。佛法以寂灭为本性,于空寂无生中起无边化用。落日也是这样,是光明藏,是一切光明究极所依。《观无量寿佛经》所提出的十六种观法,第一观是落日观, [14] 从此逐次观水观地观园林房屋,观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等。阿弥陀佛依正庄严即依此显现。《大阿弥陀经》说:礼敬阿弥陀佛,应当“向落日处”。

【无量寿】梵语amita后面,附加āyus─amitāyus,义为无量寿,这也是阿弥陀佛一名。大乘经说:佛常住涅槃,涅槃并非灰身泯智,阿弥陀佛寿命无量无边。佛的常住和无量寿是诸佛共通的。阿弥陀佛在竺法护翻译以下,都作“无量寿佛”。印顺法师认为,慧光普照,对于世间众生来说,不如寿命无量。因为生命的永恒是世间众生所共同仰望的。

阿弥陀,意义为无量光,无量寿。佛的光明横遍十方;佛的寿命竖穷三际。此表一切诸佛的共德。鸠摩罗什译本《阿弥陀经》说,因为他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故名为阿弥陀。

阿弥陀佛名号

以上就是对阿弥陀佛的名号的讲解,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每天坚持修持阿弥陀佛是对我们比较好的,就是在修持时一定要用心并且要虔诚,只有这样才是对更好的学习。

...查看更多
阿弥陀佛如何成佛的?

相信人们都是认识阿弥陀佛,是一个非常殊胜的菩萨,是可以消除自己内心的烦躁,让我们变得很是轻松。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去学习,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并虔诚。那你知道阿弥陀佛是怎么成佛的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阿弥陀佛如何成佛的?

净土一宗,法门深广,三根普被,人人可修,若真是正信、切愿、实行,往生必定可期。《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现在国内修学佛法的,除西藏外,百分之九十都是修净土宗的,然现在念佛者多,往生者少,也是一个事实。究其原因,有大德指出,或因信愿不切,或因新修不专,或因因地不正,唯求人天福报。另有一个原因即是神佛不分,将生西的责任全推在阿弥陀佛身上,以为阿弥陀佛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只要念佛求佛,阿弥陀佛即有责任保佑我们,让我们现世得福,来世生西,把我们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而自己不肯努力修持,除二时课诵外,日常生活中也不努力除习净心,一切依赖阿弥陀佛,寄望于临终之际阿弥陀佛的慈悲接引,哪怕下品下生,乃至边地疑城也好。

事实上,净土法门是自力与他力相结合的法门。就自力方面而言,《阿弥陀经》教我们要“执持名号”以至“一心不乱”,《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要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量寿经》中记载的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时发大誓愿,修菩萨道,积功累德以至圆满成佛的事迹,对我们念佛人也是个启示:念佛求佛何如念佛学佛,看看阿弥陀佛是怎样成佛的,我们向他学习,学他的愿,学他的行,不是更容易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现世得福开慧,临终往生西方吗?从求佛到学佛,不更符合佛法福慧双修、自利利他的修学精神吗?

(一)为国捐王,力求正觉

在很久很久以前,阿弥陀佛也像我们一样,是一个世间的凡人。当时他是一个大国的国王,名为世饶王。其时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佛。世间自在王佛在世界上教授佛法,为诸天及世间的人演说经文、讲论道要。世铙王听到佛的说法,顿然心开,明白了佛法的要义,非常欢喜,发起大菩提心,力求无上正觉,便舍弃了国土与王位,离世出家,成为比丘,法号为法藏。世饶王以国王身,放弃人间第一的富贵与荣华而出家求道,表现出真实的出离心。出离心正是修学佛法的基本。学佛人种种放不下,功名富贵、眷属恩爱、人我是非等等,究其根源,即是没有真实的出离心。

法藏比丘才德过人,富有智慧,对佛法有很深的信解,并且志愿广大,修菩萨道,勇猛精进,人中第一。

有一天,法藏比丘来到世间自在王佛前,礼佛赞佛,发愿要像佛一样,获得种种自觉觉他的功德,要像过去无量诸佛一样,做众生的大导师,救度一切世间的人民,解除众生生老病死的种种苦痛。

法藏比丘愿心广大,力求无上正觉:

“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救度世间,觉醒群迷,首须觉己。供养恒河沙数的佛菩萨,还不如自己坚定勇猛地求取正觉。《普贤行愿品》曰:“诸供养中,法供养最。”精进勇猛地求取正觉,正是法供养,供养之最!自已觉悟了,才有真实的能力救度别人。蕅益大师说:“自未能度,云何度人,如被漂者,欲拯岸行。”

法藏比丘发愿,他成佛后要成就一个广大清净的佛国净土,让生死轮回、仅受痛苦的各类众生尽快地往生到他的国度,没有一切身心忧苦,唯有无量清净喜乐。为救度群迷,法藏比丘发无尽大悲,愿心坚固:

“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二)至心精进,结得大愿

法藏比丘立志成佛,并欲成就超胜殊妙的佛国,让一切众生都生到他的国度安乐修道,并且永远不退,终究成佛。世间自在王佛告诉他,譬如一人以斗量取大海之水,经很长很长的时间都可穷见海底,若人能以至诚心求道,精进不已,肯定能成就自己的愿望的。

世间自在王佛为法藏比丘宣说了二百一十亿佛国殊胜、差别的种种情况,并根据法藏比丘的心愿,将各种国土的净秽、善恶等种种情形现给法藏比丘观看。法藏比丘目睹各种国土的情况,仔细观察各个国土中人们的善恶,一一仔细分别,研究透彻,用了五劫的时间,对无量佛国刹土,种种奇妙功德、殊胜庄严,与各种善恶的差别,明了通达。经过长时深入的思惟、选择,修习、摄取、广选善妙,舍弃粗恶,终于结成大愿,要造就一个超过所有这些国土的佛国,这就是西方极乐净土。

然后,法藏比丘又来到世间自在王佛面前,说了自己的想法。世间自在王佛印可说:“善哉!”并叫法藏比丘于大众中宣说他要造就极乐净土的殊胜大愿,让大众得到大善利。这就是著名的“四十八愿”。

阿弥陀佛如何成佛的?

由此可见,“四十八愿”其来有因,其中关于西方净土的种种构想,乃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时,研究了许许多多的佛国刹土的种种情况,修习摄取才成就的。

(三)积功累德,圆满成就

法藏比丘发了大愿,就从愿起行,在无量劫中,依真实的智慧,勇猛精进,专心致志地修行,一心建造开阔广大、庄严殊妙的西方净土。《无量寿经》中记载了法藏比丘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是怎样勤勉修行的:“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嗔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行寂静行,运离虚妄。依真谛门,植众德本。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慧利群生。志愿无倦,忍力成就。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

这段记载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时福慧双修、自行化他的文字,浅显易明而内涵深湛,堪为所有净业学人日常修行、念佛学佛、自利利他的规范。

由于这样积功累德地精进修行,法藏比丘在许多劫中,生生世世都感得胜果,或为德财具足的长者,或为居尘不染的居士,或为名门望族,或为高官显吏,或为人间的国王,或为天道的天主,生生世世感得善果,在许多佛前尊重供养,所作功德,无量无边。法藏比丘由于德财富足,生生尊贵,上宏下化,皆满所愿。

就这样,法藏比丘广修菩萨行,积累了无量无边的种种功德,终于圆满成佛,“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所发的四十八誓愿都圆满成就,“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功德庄严,圆明具德,广大清净的西方净土终于成就。

法藏比丘成佛,即为阿弥陀佛;所成就的佛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如何成佛的?

以上就是对阿弥陀佛是怎么成佛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由于阿弥陀佛的地位是非常的大,留下的经典是不少的,坚持的学习是可以获得无量的功德的,用心的念诵是可以受到佛的保佑的。

...查看更多
结语

阿弥陀佛一般塑成独立的圣像,一般手持莲花,呈接引状。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也是西方极乐净土最大的佛。他的左右两边的侍者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这三位尊者合称为“西方三圣”或“阿弥陀三尊”,一般被供奉在寺院的三圣殿内。众生只要一心清净称念阿弥陀佛圣号,便可得阿弥陀佛及诸大菩萨接引,往生极乐世界,离苦生天、究竟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