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华严经全文网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主页/ 入门知识/ 文章正文

宏圆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第十四讲

导读:宏圆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第十四讲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大家请看第三十八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
宏圆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第十四讲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大家请看第三十八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这是妙服自然在身愿。

极乐世界的天人,要想得到衣服不用去买,也不用去找裁缝做,随念即至,自然在身。这里虽然只是举了衣服一类,其实也包含了所有的日常所需。《无量寿经》中说:“无量寿国,其诸天人,衣服饮食,花香璎珞,缯盖幢幡,微妙音声,所居舍宅,宫殿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随意所欲,应念即至”。

在阿弥陀佛的国土上,天人们所需的,衣服、饮食、璎珞、幢幡、住宅、宫殿、楼阁等都是随着心里的意愿,一动念,它就显现出来,这一愿简直是太奇妙了,对我们来说就像神话一样。要想得到衣服,这个念头一动,这个七宝的衣服就自然现前,虽然是七宝所成,但是比丝绸还要柔软。那些带业往生的众生,到了极乐世界,还有我们世间的习气,一到了吃饭的时间,他就马上会动这个念头,这个时候,七宝钵器就会自然的现前。你想要的是金钵或者是银钵,都会随自己的意愿现在跟前,美食充满其中,酸甜咸辣,各随所欲,不多不少,吃完之后它又会自然的消失,不用去收拾,也不用去清洗。宫殿、楼阁也是这样,房子的形状、颜色、大小都随着天人们的意愿显现,这一切,正是表现的事事无碍不可思议的境界。但是,不是我们这些带业往生的凡夫亲证的,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加持得到的,使得这个极乐世界的天人思食得食、思衣衣来,生活中这些一切的所需,都是称心如意。这种思食食来、思衣衣至的境界,对我们来说,太不可思议、不可理解,愿文中为我们打了一个比喻: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这段愿文在唐译的经文中,是这么说的:“国中众生,所需衣服随念即至,如佛命善来比丘,法服自在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里的如佛所赞,举的是善来比丘的意思。佛在世的时候,对这些请求出家的弟子们说:善来比丘,那个来请求出家的人,由于他前世的善根和佛的威神之力,当下须发自落,袈裟自然在身,钵盂在手,具足比丘威仪,即得比丘的具足戒。这是出家的比丘的十种因缘之一,这种受戒的方法只限于世尊,别人不能这样传比丘戒。据《增一阿含经》中记载,迦叶带着五百弟子,来礼拜佛陀要求出家,佛说:“善来比丘,此法微妙,善修梵行”,这时迦叶及五百弟子所穿的衣服都变做袈裟,头发自落。还有这个 陈如五比丘、舍利弗和目犍连共二百五十人,以及释迦族的皇室弟子,共一千三百四十一人,都是依此法得戒的。这里用这个比喻,帮助我们来理解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由于弥陀大愿的加持,生到极乐世界,妙衣即能随意而至。愿文中说到,应法妙服,这是说,随念而至的妙衣是如法的,妙服指的就是袈裟。《大智度论》中说:佛弟子住中道,故着三衣。三衣就是我们说的缦衣、七衣和二十五条衣,梵语叫做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这个都统称为袈裟。是三世诸佛修道的标志,也叫做出世服、慈悲衣、福田衣、莲花衣、离尘衣,这些都是以德来立名。在《四分律》中,佛陀曾经告诉阿难:过去诸佛着如是衣,得成佛道。未来诸佛亦当着如是衣,得成佛道。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都能不退成佛,所以也着如是衣,也就是袈裟,得成佛道。

阿弥陀佛立这个大愿,也是处处为众生的修行考虑。首先,一切往生者都能受用现前,不用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古德云:“身安而后心安,心安而后道隆“,极乐世界的众生,不用为了衣食住行而劳作,无论是饮食、衣服还是住房,都是随念即至。而且所有受用的资具,都能随自己的心愿,这样就能够安心的办道,道业才能有成,对这一点,我们大家都深有体会。有些居士也非常向往到寺庙来精进念佛,也想和大家共修,但是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去工作就没有工资,一家老小没法吃饭,等到工作忙碌了一天,好不容易闲下来了,想念念佛,已经非常的疲劳,就需要休息了,等到第二天一睁开眼睛,就又要像陀螺一样,忙于各种事务,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何时能够闲下来。不仅现在是在家人忙,出家人也忙,为了建设寺院,让僧众们有一个净修的道场,也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心血,而不像极乐世界,一动念,宫殿就自然现前,而且是七宝所成,非常的庄严。可以说,极乐世界的天人、菩萨们,心心念念都是在用功办道,一点都不用为了生活去忙碌、去付出时间和精力。

这个大愿的第二个好处,是不会因为衣食方面的受用而去造作罪业,而且还能在受用时增长道心。我们种过地的都知道,在种庄稼的时候,会伤到很多的众生,耕种的时候,田里的这些虫子之类的会丧失性命,还有的,为了粮食的丰收、多产而去打药,这样伤害了众生,包括我们吃的人,也会受一定的伤害的。还有的,为了能够穿上华丽的服装,丝绸、裘皮,造了很多杀业。所以我们人类,为了吃饭、穿衣而造种种的杀业,将来会受苦无穷的。我们在享用种种美食和衣服的时候,就会去分别,这个东西是好还是不好?这件衣服是漂亮还是不好看?从而增长了分别执着,贪心就产生了。极乐世界的人都穿袈裟,袈裟是解脱人所穿的法服,因而有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之称。袈裟有自利利他的种种功德,能帮助人消除罪业,增长道心。极乐世界的人,吃了自然现前的百味饮食,都能身心柔软,伏住无明烦恼。所以极乐世界的一切受用资具,都是帮助人修道的,对想圆成佛道的人来说,极乐世界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修行道场。学习了这一愿,对比一下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的差别,我们就会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以此信愿之心,执持名号,持一声是一九莲种子,念一句是一往生正因,这样决定往生极乐净土。

好,我们看第三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这是乐如漏尽愿。

极乐世界的天人所受的快乐,犹如得漏尽通的比丘。我们常说五通天人,六通罗汉,只有阿罗汉才能证得漏尽通。这个仙人、天人还有外道,他们可以证到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和他心通,唯有这个漏尽通,必须要证得阿罗汉果才能证得。

漏是泄漏的意思,也是烦恼的另外一个名称,当我们六根接触到六尘,产生了贪嗔痴的烦恼,心就会往外跑,天天都在烦恼之中,所以叫做漏。漏尽比丘是断了见思烦恼,一念不生,没有任何的染浊,心得清凉,所受的快乐是真乐,是大乘的法乐。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凡夫,虽然烦恼还没断,但是到了极乐世界,他是莲花化生,清虚之体,寿命无量,没有生老病死苦;也没有父母、妻子、儿女,所以无爱别离苦;每天又是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没有怨憎会苦;所需的衣服、饮食、住宅,都是随自己的意愿现前,没有求不得苦;能时常亲近阿弥陀佛诸上善人,而且水鸟树林都能演说妙法,所以无不闻说法苦。极乐世界的人,每天所见到的,是周满世界的宝树、七宝庄严的精舍、宫殿、还有很多的莲池,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池中的莲花大如车轮,放百千种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听到的是,极乐世界的清风吹动宝树罗网,所发出的微妙法音,还有百宝色鸟的鸣叫声,这些和雅的声音,让人生起了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闻到的是,无数栴檀香树、吉祥果树所散发出的种种香气。在水池中沐浴的人,想要这个水凉点,水就会凉一些;想要水热一些,水就会热一些;想让水流的缓一些,它就会缓;想让水流的急一些,它就会急一些。这个池水对所有的众生,都能满他的意,洗了之后不但身体舒畅,还能够开人智慧。所以,我们看极乐世界的人,六根接触到六尘,烦恼不起、身心安乐、听闻妙法、入真解脱。愿文中用漏尽比丘,来比喻极乐国中的天人所受的快乐,是随顺我们,让我们理解极乐国的天人,就像证得阿罗汉果的人一样心地清净、没有我执,对那些外境,对那些乐境,不生贪恋,内心逍遥自在,得到的是清凉之乐、清净之乐。

我们娑婆世界的人,每天都是为苦所逼,心里的烦恼很重。《法华经》中说:“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这三苦是苦苦、坏苦、行苦。苦苦,就是我们因为过去起惑造业,所招感来的四大假合的身体,我们这个身体已经是众苦交聚,而在这一生当中,还要遭受环境中的天灾人祸,生计上的逼苦煎熬,可以说是苦上加苦,所以叫做苦苦。就比如,我们现在冬天,冬天的寒冷,到了夏天,夏天的炎热,饥馑,这些直接给我们身心,带来了种种的痛苦。坏苦,坏苦是指乐境变坏,变换而产生的苦恼。比如,我们的身体本来是健康的,突然被检查出了重病,甚至是绝症,不能永远的这么健康,我们大家都有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本来是位居高官,但是因为变故,被贬、或者成为阶下囚,这在历史的公案上有很多很多。也有的,家庭生活美满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转眼就变成了妻离子散、各奔东西。这些感情、财富、地位、名誉,这些都是不能够长期稳固、永久的,快乐只是暂时的,终究还是痛苦。行苦,是指随着时光的流逝,身心发生转变而产生的苦。一个人身体很健康,也没有遇到什么生活的变故,但是终究还是要老去的,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这种苦带给大家多少的无奈和感慨。总的来说,人修这个有漏的福报,到最后都是幻灭的,避免不了长劫的轮回受苦。只有断了见思惑,没有我执的阿罗汉,才能做到没有热恼,清凉安乐。但是在末法时期,要想证得阿罗汉果,谈何容易?所以我们应该感恩阿弥陀佛发此大愿,让我们一生到极乐世界,就能所受快乐如漏尽比丘,让我们这些带业凡夫,永离热恼,但受诸乐,就像《往生论》中所说:“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我们唯有好好念佛,这样才能报佛恩。现在社会科技发达、经济繁荣,但是芸芸众生,虽然物质上面都提高了,但是仍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世间人大多不信佛法,不信念佛法门,都认为称念佛名能有什么用处,人们不知道一句弥陀名号,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能治一切的烦恼。当我们在心烦、忧伤、焦虑的时候,当我们在逆境的时候,我们可以经行。就像我们散步一样,一句一句的走着念着阿弥陀佛,有规律的一步一个阿弥、一步一个陀佛,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时间长了,把我们这种烦恼忧虑,就给降伏住了,心就会清凉,念上一段时间,这个烦恼渐渐就可以息下来了。当工作压力大,事务忙,夜不能寐的时候,现在这个神经衰弱,还有抑郁症的都非常的多,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专心称念佛名,念着念着,这个心神就安定下来了。我们在打精进佛七的时候,有个老居士来找师父,说师父,我感觉念佛真的很好,我这好几年的失眠已经治好了,看看,就是这么的快速。所以说,这个阿弥陀佛是无上医王,这句佛号就是万德洪名,如阿陀伽药能医众病。只要大家对念佛法门,能够生起信心,专心称念无有间断,念到心空境寂,烦恼自然可以断除。彻悟大师说:“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果我们能够具足真实的信愿,持念佛名,字字句句都能从心而发,出口而入,那么自然会在生的时候,远离热恼,死的时候,往生到极乐国土,受大快乐。

好,我们大家请看第四十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树现佛刹愿。

前面我们在第三十一愿,彻照十方愿中,讲极乐国土的功德,极乐世界的树木花朵,宫殿楼阁都能彻照十方诸佛世界。而这一愿,是讲国中菩萨的功德,国中菩萨,想见十方无量庄严佛国土,随着他的念头,当下就能在宝树中见到,而且非常的清晰,就像镜子照在自己的脸上一样。这些国中菩萨,想看看其他净土的情况,阿弥陀佛就发愿,加持他们对着宝树的叶子,就能见到他想见到的国土。比如,现在我们经常念消灾延寿药师佛,都想见到东方净琉璃世界,那么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就能在宝树上清清楚楚的看到。蕅益大师说,只要能往生极乐世界一个佛国,即是生于十方诸佛的净土。由于阿弥陀佛的这一愿,可以看出,不但从理上说是这样,往生的人,也可以从事上亲身感受到,往生极乐世界就等于往生十方世界。当然了,这种功德不是这些国土的菩萨亲证的,从一个小的宝树里面,映照出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这是事事无碍的境界,这是佛的境界,这些国中菩萨是蒙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才能随自己的意愿,从宝树上看到自己想见的十方佛刹。宝树就像我们今天说的,是一个大的接受信号台,一个屏幕,只要你调节频道,而不是用摇控器,是菩萨们的念头,你只要念头一动,就会换一番的景象。当他们看到种种国土的殊胜庄严,听到诸佛讲经说法,还有他方国土的菩萨精进修学,就会从中受到启发,更好的精进修行,直接可以在极乐国土就可以参学到了。当然这是说菩萨想见到净土,如果想见到秽土的话,也是这样,我们往生之后,想看看我们以前的同修、家亲眷属,也能在宝树上看到,这样就能更加的精进勇猛,发心成佛来普度这些众生。

极乐世界中,不仅宝树能显现十方无量世界,那些亭台、楼阁、宝幢、宝幡、宝地、莲池都能够显现。这里只是举出其中一个宝树,极乐世界中的任何一物,都能显现十方刹海,这正显示了极乐世界的事事无碍的境界,一真法界的境界。唐朝的法藏大师是华严宗的三祖,武则天非常仰慕他,把他请到宫里面讲《华严经》,法藏大师为了帮助武则天和这些听经的人,能够理解事事无碍的境界,法藏大师准备了十面镜子,安放于八方和上下,镜面和镜面相对,距离一丈,他点燃一支火炬,照着中间安放的一尊佛像,于是每面镜子都是重重叠叠,重重叠叠的出现佛像,重叠无尽。在场的人,一下子就明白了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圆融无碍的关系了。以我们末法人的根机,对很多佛教理论的理解是非常困难的,幸好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佛法门,莲池大师说:“一句阿弥陀佛,赅罗教门八法,圆摄禅门五宗”。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把这个念佛法门,看作是浅显容易的事,只是愚夫愚妇所被的法门,我们应当深信念佛法门,依信起愿,依愿起行,那么就能于念念之间,流出无量的诸佛如来,遍坐十方微尘刹土,转大法轮。如果信愿不深切,修行不努力,终日悠散,净业无成。

我们下面看第四十一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这是诸根具足愿。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是此愿所被之机。这是指他方世界中的浅位菩萨,六根不具会给菩萨带来两方面的障碍。第一,从自利的角度来说,六根不具会影响菩萨的修行。如果眼睛不好,就没办法看经;耳朵不好,就不能听经闻法;不能说话的人,就不能称诵经文;腿脚不好,就不能到外边去参学;那手不好的话,什么也做不了了。诸根不具,也就是佛说的八难之一,是障道的因缘,佛法的修学离不开六根的作用。第二,是从利他的角度来说,古人说:六根有缺,受世轻慢。一个人如果六根不具足,或者六根长的丑陋,会受到世人的轻慢,就不能广度众生。就像佛的弟子 梵波提尊者,他因为过去生中做沙弥的时候,笑话一位老比丘诵经像吃草,这个老比丘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了,他因为这个业障,感得五百世中受生牛身。虽然这一世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但是还有牛的习气,没事的时候总像在嚼东西,而且他的脚长得也像牛蹄,常被人讥笑。佛怜悯他,也为了不让众生造口业,于是就命他到忉利天的尸利沙花园受天供,修习禅定,直到世尊涅槃以后,迦叶尊者召集五百阿罗汉结集经典的时候,才派人把他从天宫当中请回来。所以就因为形象上的问题, 梵波提尊者就不能像舍利弗他们一样,帮助佛在世间度化众生。我们现在也是这样,弘法的法师如果相貌丑陋,六根不具,也会对弘扬佛法带来障碍。因为大众如果见到法师,不能生起欢喜心,那就会对佛法生不起信心,很难去接受法师所讲的法。所以出家人是人天师表,代表着佛法的形象,担负着弘法利生的重任。阿弥陀佛发此大愿,加持他方世界的菩萨,只要闻到弥陀名号,对弥陀名号的功德生起信心,你纵然不往生极乐世界,在他方国土修菩萨行,那么直至成佛的多生多劫中,都不会再有诸根缺陋的现象出现。这些菩萨在修习过程当中,能够六根聪利健全,身相端严,广度众生,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的这个大愿,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古往今来的很多念佛人,他们六根残缺,也都是通过修行,通过念佛而改变了。《净土圣贤录》中讲:清朝乾隆年间,有位浙江绍兴人叫做梁维周,他四十岁的时候眼睛失明,因而没有办法工作,这样他就想到寻死。当时有位叫云丽的法师,阻止他说,你不要这么白白的去死,西方有佛,号阿弥陀,你如果能至心称念阿弥陀佛,就不难横超生死,就算眼睛看不见了,又有什么关系呢?梁维周听了他的话,每天恳切的念佛,这样过了三年,梁维周的眼睛突然复明了。又过了半个月,他告诉大众,我将去了,三天后的中午,他向着西方坐化而去。念佛使身体残障得以恢复,这样的公案我们见到的也很多,这说明念佛名号,确实能够帮助我们消除宿世的业障。《观经》中说:“称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我们为什么会面貌丑陋?是因为前世的嗔恨心重,为什么人生下来就是聋子、哑巴或者眼睛不好?这是因为前世曾经诽谤三宝所得的果报。我们现在意识到自己今天所受的果报,都是过去错误的行为所造的业果,那我们就要生起这个忏悔的心来,具足信愿,至心念佛,这样不但临欲命终能够往生净土,当生也会得到改变。我们有好多老居士,过去身体不好,通过念佛,深信念佛法门,万缘放下,这么念佛,身体健康,相貌也庄严了。

不过我们大家一定也要注意,在身体不好的时候,恳切的念佛,身体一旦好了,又把这个愿抛到一边,又去贪恋五欲,或者沉迷于外道,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近代的江易园居士,他在上海做校长的时候,因为劳累过度,病得奄奄一息,他的朋友江味农居士,劝他一心一意的念佛,这个江易园接受了江味农居士的劝告,立刻开始认真念佛,过了不久,病果然好了,从此,他也极力的劝人念佛。一次回老家见到一个亲戚,快七十了,双目失明生活很苦,江易园就劝他念佛,不到一年,他这位亲戚的眼睛就复明了。

他的父母妻子也在他的劝说下念佛往生,而江易园到了晚年,自己却沉溺于扶乩,沉溺于这个神通,甚至将印光大师劝诫他的书信也烧掉,执迷不悟。所以说念佛你即使有大感应,也不要以为自己的功夫了得,你能劝身边的人统统往生,也不能代替你本人的深信切愿。说我们自己也要深信切愿的,我们应该以此为戒,深信西方极乐世界,老实念佛,直到临欲命终,这样往生才有把握。

好,今天时间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