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袁枚的子不语,偶然看到这篇古文,觉得很有意思,就摘抄翻译给大家看看。
原文:沙弥思老虎(清.袁枚)
五台山某禅师,收一沙弥,年甫三岁。五台山最高,师徒在山顶修行,从不一下山。
后十余年,禅师同弟子下山。沙弥见牛马鸡犬,皆不识也。师因指而告之曰:“此牛也,可以耕田;此马也,可以骑;此鸡犬也,可以报晓,可以守门。”沙弥唯唯。少顷,一少年女子走过,沙弥惊问:“此又是何物?”师虑其动心,正色告之曰:“此名老虎,人近之者,必遭咬死,尸骨无存。”沙弥唯唯。
晚间上山,师问:“汝今日在山下所见之物,可有心上思想他的否?”曰:“一切物我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总觉舍他不得。”
沙弥思老虎-袁枚-清作者介绍:
袁枚(清代文学家)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文章翻译:
五台山上的一位禅师,偶然机会收了一个小徒弟,小沙弥(小和尚)年龄刚三岁。由于五台山势较高,山路崎岖,师徒二人一直静心在山顶修行,每日青灯古佛,终日研读佛经,几十年来从没下过山。
几十年后,小沙弥已然长大了。忽然一日,老禅师和弟子一起去下山办事。由于小沙弥常年久居于山中寺院,所以山下所见到得牛马鸡犬等,都不认识。禅师就一一指点,告诉他说:“这个动物是牛啊,可以用来耕田;这个是马啊,可以用来骑行;这是鸡啊、狗啊,可以报晓得,可以守门的。”,小沙弥听后,恭顺地一一记下。不一会儿,路遇一名妙龄女子自身旁走过,小沙弥吃惊地问禅师:“师傅,这又是什么啊?”老禅师略一思索,怕他动了凡心,就郑重严肃地对他说:“这叫做老虎,吃人不吐骨头的,如果有人靠近它,必定会被咬死,连尸骨都留不下半块。”小沙弥听后惊恐而又恭顺地牢牢记在心中。
夜色如水,静静洒在崎岖的山道上,事情顺利办完了。师徒二人走在回寺的山路上,老禅师问小沙弥:“今天下山来,你见识了这么多的事事物物,可有一两件让你念念不忘的么?”小沙弥平静地答道:“今日所见事物其他的我都不挂念,只是挂念那吃人的老虎,心里总觉得舍不得它。”
据说后来歌手李娜根据这个故事,唱了一首女人是老虎,还怪好听的。小和尚下山去化斋 ,老和尚有交待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遇见了千万要躲开 !
女人是老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个与此类似的故事,大致讲的是一大一小两个修士下山,小修士也是没见过花花世界,偶然见一漂亮女子,小修士问大修士这是什么?大修士说:此为绿鹅,世间最邪恶的! 小修士犹豫了好久说道:我能带只绿鹅回去吗? 对了,好像是十日谈里面的,这么算来比袁枚的这篇文章还要早几百年,隔着几百年,隔着大陆,隔着大洋,隔着思想枷锁,故事却如此这样的吻合,仔细想一想,这篇简短的故事所要表达的含义就显得尤为深刻了。
许是古人熟悉笔墨的女儿家少,若不然,许有尼姑下山,曰:“男人是老虎”。
结束语:谢谢各位粉丝的关注与支持,不知道各位粉丝喜欢哪类风格的文章,欢迎各位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