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华严经全文网
放下就是快乐 在闹市中修行 色难 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孝的故事
主页/ 布衣百姓/ 文章正文

世间一切都是阿赖耶识变现的?阿赖耶识含着各种种子?

导读:世间一切都是阿赖耶识变现的?阿赖耶识含着各种种子?...
世间一切都是阿赖耶识变现的?阿赖耶识含着各种种子?

唯识派认为,世间一切都是阿赖耶识变现的,阿赖耶识含着各种种子。

唯识派认为,世间一切都是虚幻不实,都是识变现的。

公元四到五世纪,印度佛教出现了一个新的学派,其主张“万法唯识”,又被称为“唯识派”,与大乘空宗相对立,所以称为“大乘有宗”。

唯识派创始人一般认为是弥勒,据考证,印度历史确实有此人,此后唯识派的著名佛学家为无著和世亲,这是亲兄弟。

唯识派的主要经典是《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唯识十二论》等六经十一论,其中解释《唯识十二论》的《成唯识论》是唯识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唯识学派的重要理论依据。

唯识学派的主要思想如下:

一、八识论。

唯识派认为,世间一切都是虚幻不实,都是识变现的。宇宙万有是所变,识是能变。能变识分三种,为异熟识、思量识和了别境识。

其中异熟识是初能变,即第八识阿赖耶识;思量识是二能变,即第七识末那识;了别境识是三能变,即前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八识中,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本识,其他都是第八识转成,故称为“转识”。

二、三性论。

唯识派认为,世间万物都有三性,就是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所谓遍计执性,就是一般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实有的,这是由于各种虚妄分别造成的,这就是遍计执性。

所谓依他起性,就是万物无自性,都是虚幻不实,以众缘而起。众缘指“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所谓圆成实性,就是在依他起性上,永远脱离遍计执性,就是圆成实性。

三,四分法。

为了论证“万法唯识”,提出了四分法: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相分是事物的相状,八识中,相分各不同,前五识的相分是感觉,一般人认为是真实的,但是唯识认为是虚假的,第六识的相分是法尘,第七识末那识的相分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第八识阿赖耶识的相分是根身、种子。

相分和见分所依据的自体是自证分,证明存在自证分的是证自证分。相分就是事物的现象感觉,见分就是事物的能动性,自证分是事物的自体本体,证明事物的本体就是证自证分。

四,种子论。

唯识派认为,世间一切都是阿赖耶识变现的,阿赖耶识含着各种种子。种子的意识就是阿赖耶识中含着产生各种色心、诸法现行功能,就是种子。

五,五位百法。

唯识把宇宙万有区分为五大类、一百种法。即心法八种,心所法五十一种,色法十一种,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无为法六种,总称五位百法。

唯识派认为,世间上只有识的相分见,除了识以外,并没有其他任何,其他都是假有,空有,但那个识是存在的。

大乘有宗唯识派是佛教理论中最繁杂、最高深、最具有理论色彩的学派,也是最难理解学习的佛教理论,一般认为只要学习了解了唯识,其他各宗都会“一览众山小”。

佛教发展到唯识学的时候,已经成为繁琐的经院哲学,一般人难以理解,成为佛教的高等教育。

唯识派对中国佛教产生着深远影响,并成为中国佛教八大宗之一“唯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