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华严经全文网
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
主页/ 禅理故事/ 文章正文

六祖惠能不认识字,缘何能得到禅宗的衣钵?

导读:六祖惠能不认识字,缘何能得到禅宗的衣钵?追溯禅宗的源头乃是佛陀的的大弟子迦叶尊者,迦叶尊者亲受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开创了禅宗,一路传到了菩提达摩。达摩大师航海来到东土传播禅宗佛法,成为了...
六祖惠能不认识字,缘何能得到禅宗的衣钵?

追溯禅宗的源头乃是佛陀的的大弟子迦叶尊者,迦叶尊者亲受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开创了禅宗,一路传到了菩提达摩。达摩大师航海来到东土传播禅宗佛法,成为了中国禅宗的第一代祖师。

达摩祖师依次传法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

到了五祖弘忍这,在“选择”传人之前着实思虑了良久,因为达摩在世时曾经说过衣钵传至6祖后无需再传。所以弘忍在对待“衣钵传人”的态度上异常谨慎,生怕“所托非人”影响到禅宗法门的发展,所以迟迟没有确立继承者。

直到遇见了“不认识字”的惠能,弘忍经过一番考验最终将衣钵传给了他,惠能也不负期望经过努力使禅宗成为了中国大乘佛法最兴盛的宗派之一。

当时,弘忍门下的上首弟子是神秀,上首弟子的意思是最主要的弟子,神秀即后来北宗“渐教”的创立者。反观当时的惠能,因为家道中落,上不起学不认识字,只能以砍柴为生。有一天,在家乡广东岭南砍柴的惠能偶然听到别人颂念《金刚经》而有心生感悟,萌生了求法的念头,在得知禅宗大师五祖弘忍在黄梅凭墓山讲解金刚经后发愿前往,最终见到了弘忍大师。

一见面,弘忍大师就问惠能是哪里的人,来干什么?惠能先说是岭南人,随后说出“求法成佛”令人瞠目的话,这句话相当“狂”,因为他连佛经都没看过就想成佛,有点异想天开。弘忍有意“为难”他一下,接着说道岭南人是只会打猎捕鱼蛮夷之人,蛮夷之人也能学习佛法吗?惠能回答“人分南北,佛性不分南北,蛮夷之人与和尚同样是人,佛性并无差别”。惠能的回答让弘忍非常满意。

此时,弘忍隐约觉得惠能将会是他的衣钵传人,便有意安排他去碓房捣舂米。这样做一是为了保护他。二是为了锻炼他。正是在这里让惠能对佛法有所感悟,但眼下只能先放在一边,该干活还得干活。直到弘忍为了传人问题对众人的修为进行“考核”的时候,才让他的“感悟”有了用武之地。

原来,弘忍感到自己离归去的日子已经不远,但“传人”问题还没解决,所以想到了“考试”的办法。用佛教特有的“偈子”考察弟子对佛法的修行程度。这个题目一出,上首弟子神秀马上作了一首偈子回应“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看到后碍于不认识字,就找人念给他听,惠能听完觉得这四句偈子未得禅宗法要,也作了四句,找人写在神秀所作偈子的旁边。内容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和神秀所作偈子形成了鲜明的对边,具体如何呢?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神秀发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这两句直接给佛法下了定义,认为身体相当于菩提智慧,将菩提智慧形象化。进一步将心比作梳妆台上的镜子,可以照见一切。看起来并没错,实际上隐藏着“心”沾染灰尘的可能。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两句说明了具体应该怎么做。因为落上了灰尘,必须得辛勤的擦不让尘埃落在上面,可打扫干净就可以了吗?的确可以。但另一层含义是灰尘会再一次“降临”。只能把仅有的精力都用在“反复除尘”上面,才能让“心镜”时刻保持清洁。

然后,惠能发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两句表面上看有着相同的关键字,“实质”却截然相反。开宗明义的指出菩提智慧和树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梳妆台也好镜子也好,只是菩提智慧的体现,不能具体定在某一点。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句则完全展现出了禅宗的“心印”。佛法是不可言说的,通过假借“有”来进行解释事物的核心,不能将假有当真有。大千世界本来也是无一物的,因缘和合诞生万物,最终也将回到原点上。本来就没有这一切,所以尘埃无法沾染到它。

后来,五祖弘忍看了他们二人做的偈子,觉得惠能继承了禅宗的“心印”。当天夜里将惠能叫到他的禅房向其讲解“金刚经”,惠能在听到里面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即刻大彻大悟,之后弘忍将禅宗的传法信物“袈裟”以及经书一并交给了他,由此惠能正式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

可以看出,惠能不认识字还能得到衣钵主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惠能的慧根非同一般,第二是禅宗法门重视顿悟,对于是否认识文字并不看重,能看到自性就可以开悟,从而得到智慧。显然惠能大师都已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