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华严经全文网
基本佛法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您认识佛教吗 说吉话祥

伍波萨他经

导读: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沙瓦提城东园鹿母堂。那时,世尊在伍波萨他日为比库僧围绕而坐着。...

  圣典篇 伍波萨他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沙瓦提城东园鹿母堂。那时,世尊在伍波萨他日为比库僧围绕而坐着。

  当时,具寿阿难于深夜过初时分后,从座而起,偏袒上衣,向世尊合掌,对世尊如此说:

  “尊者,深夜已过初时分,比库僧已坐了很久。尊者,愿世尊为比库们诵巴帝摩卡!”

  如是说已,世尊默然。

  具寿阿难于深夜过中时分后,再次从座而起,偏袒上衣,向世尊合掌,对世尊如此说:

  “尊者,深夜已过中时分,比库僧已坐了很久。尊者,愿世尊为比库们诵巴帝摩卡!”

  如是说已,世尊默然。

  具寿阿难于深夜过后时分后,明相已出之黎明时,第三次从座而起,偏袒上衣,向世尊合掌,对世尊如此说:

  “尊者,深夜已过后时分,明相已出之黎明时,比库僧已坐了很久。尊者,愿世尊为比库们诵巴帝摩卡!”

  “阿难,会众不清净。”

  当时,具寿马哈摩嘎喇那(Mahàmoggallàna,摩诃目犍连)这样想:

  “世尊到底因哪个人才这样说:‘阿难,会众不清净’?”

  当时,具寿马哈摩嘎喇那作意以心了知一切比库僧之心。具寿马哈摩嘎喇那见到那个破戒、恶法、不净、形迹可疑并覆藏所作,非沙门自称沙门,非梵行者自称梵行者,内里腐败、漏泄,秉性恶劣的人坐在比库僧中。见了之后走到那个人跟前,然后对那人这样说:

  “起来!朋友,世尊已见到你了,你不能与比库们一起共住!”

  如是说已,那人默然。

  具寿马哈摩嘎喇那再次对那人这样说:

  “起来!朋友,世尊已见到你了,你不能与比库们一起共住!”

  那个人再次默然。

  具寿马哈摩嘎喇那第三次对那人这样说:

  “起来!朋友,世尊已见到你了,你不能与比库们一起共住!”

  那人第三次默然。

  当时,具寿马哈摩嘎喇那抓住那人的手臂然后赶出门外,下了门栓后,走到世尊跟前,然后对世尊这样说:

  “尊者,那个人已被我赶走,会众已清净。尊者,愿世尊为比库们诵巴帝摩卡!”

  “摩嘎喇那,真稀奇啊!摩嘎喇那,真少有啊!那个愚人非要等到被抓住手臂[赶出去]。”

  当时,世尊告诉比库们:

  “诸比库,你们现在应作伍波萨他,诵巴帝摩卡。诸比库,从今日以后,我将不再作伍波萨他,诵巴帝摩卡。诸比库,若如来于不清净的会众中诵巴帝摩卡,无此道理,不可能!”

  “诸比库,大海有八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到这些后,诸阿苏罗喜欢大海。哪八种呢?

  诸比库,大海逐渐向下、逐渐倾斜、逐渐深入,而不会忽然陡峭。诸比库,以大海逐渐向下、逐渐倾斜、逐渐深入,而不会忽然陡峭故,诸比库,这是大海的第一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诸阿苏罗喜欢大海。

  再者,诸比库,大海之定法是不会超越海岸。诸比库,以大海之定法是不会超越海岸故,诸比库,这是大海的第二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诸阿苏罗喜欢大海。

  再者,诸比库,大海不与死尸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尸,则迅速运其至岸边、冲上陆地。诸比库,以大海不与死尸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尸,则迅速运其至岸边、冲上陆地故,诸比库,这是大海的第三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诸阿苏罗喜欢大海。

  再者,诸比库,凡所有的大河,诸如:恒河、亚木那河、阿吉拉瓦帝河、萨拉菩河、马希河,当它们到达大海之后,皆舍弃先前的名字,唯称为‘大海’。诸比库,以所有的大河,诸如:恒河、亚木那河、阿吉拉瓦帝河、萨拉菩河、马希河,当它们到达大海之后,皆舍弃先前的名字,唯称为‘大海’故,诸比库,这是大海的第四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诸阿苏罗喜欢大海。

  再者,诸比库,无论世间之众流注入大海,以及空中降雨,大海也不会因此而觉得不足或充满。诸比库,以无论世间之众流注入大海,以及空中降雨,大海也不会因此而觉得不足或充满故,诸比库,这是大海的第五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诸阿苏罗喜欢大海。

  再者,诸比库,大海唯有一味,即咸味。诸比库,以大海唯有一味,即咸味故,诸比库,这是大海的第六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诸阿苏罗喜欢于大海。

  再者,诸比库,大海有许多宝物、各种宝物,这些宝物诸如:真珠、摩尼、琉璃、砗渠、玉石、珊瑚、银、金、赤珠、猫眼石。诸比库,以大海有许多宝物、各种宝物,这些宝物诸如:真珠、摩尼、琉璃、砗渠、玉石、珊瑚、银、金、赤珠、猫眼石故,诸比库,这是大海的第七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诸阿苏罗喜欢大海。

  再者,诸比库,大海乃大生类的住处,这些生类有:帝弥、帝明嘎喇 帝弥拉宾嘎喇、阿苏罗、龙、甘塔拔,在大海中有一百由旬长的生物、二百由旬长的生物、三百由旬长的生物、四百由旬长的生物、五百由旬长的生物。诸比库,以大海乃大生类的住处,这些生类有:帝弥、帝明嘎喇帝弥拉宾嘎喇、阿苏罗、龙、甘塔拔,在大海中有百由旬长的生物、二百由旬……三百由旬……四百由旬……五百由旬长的生物故,诸比库,这是大海的第八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诸阿苏罗喜欢大海。

  “诸比库,正是如此,于此法、律中有八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到这些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哪八种呢?

  犹如大海逐渐向下,逐渐倾斜,逐渐深入,而不会忽然陡峭。正是如此,诸比库,于此法、律中次第而学、次第而作、次第行道,而不会顿然了知通达。诸比库,以于此法、律中次第而学,次第而作,次第行道,而不会顿然了知通达故,诸比库,这是于此法、律中的第一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

  诸比库,又犹如大海之定法是不会超越海岸。正是如此,诸比库,凡由我为诸弟子所制定的学处,我的弟子们即使有生命之因也不违越。诸比库,以凡由我为诸弟子所制定的学处,我的弟子们即使有生命之因也不违越故,诸比库,这是于此法、律中的第二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

  诸比库,又犹如大海不与死尸共住,若于大海有死尸,则迅速运其至岸边、冲上陆地。正是如此,诸比库,若有人破戒、恶法、不净、形迹可疑并覆藏所作,非沙门却自称沙门,非梵行者却自称梵行者,内里腐败、漏泄,秉性恶劣。僧团不与他共住,迅速集会而举其罪;即使他仍坐在僧团中间,其时他也已远离僧团,而僧团也[已远离]他。诸比库,以若有人破戒、恶法、不净、形迹可疑并覆藏所作,非沙门却自称沙门,非梵行者却自称梵行者,内里腐败、漏泄,秉性恶劣;僧团不与他共住,迅速集会而举其罪;即使他仍坐在僧团中间,其时他也已远离僧团,而僧团也[已远离]他故,诸比库,这是于此法、律中的第三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

  诸比库,又犹如所有的大河,诸如:恒河、亚木那河、阿吉拉瓦帝河、萨拉菩河、马希河,当它们到达大海之后,皆舍弃先前的名字,唯称为‘大海’。正是如此,诸比库,有此等四种种姓: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当他们于如来所说的法、律中从俗家而出家,出家之后皆舍弃先前的名字、族姓,唯称为‘沙门释迦子’。诸比库,以有此等四种种姓: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当他们于如来所说的法、律中从俗家而出家,出家之后皆舍弃先前的名字、族姓,唯称为‘沙门释迦子’故,诸比库,这是于此法、律中的第四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

\

  诸比库,又犹如无论世间之众流注入大海,以及空中降雨,大海也不会因此而觉得不足或充满。正是如此,诸比库,即使众多比库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涅槃界也不会因此而觉得不足或充满。诸比库,以即使众多比库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涅槃界也不会因此而觉得不足或充满故,诸比库,这是于此法、律中的第五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

  诸比库,又犹如大海唯有一味,即咸味。正是如此,诸比库,此法、律唯有一味,即解脱味。诸比库,以此法、律唯有一味,即解脱味故,诸比库,这是于此法、律中的第六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

  诸比库,又犹如大海有许多宝物、各种宝物,这些宝物诸如:真珠、摩尼、琉璃、砗渠、玉石、珊瑚、银、金、赤珠、猫眼石。正是如此,诸比库,此法、律有许多宝物、各种宝物,这些宝物诸如: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诸比库,以此法、律有许多宝物、各种宝物,这些宝物诸如: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故,诸比库,这是于此法、律中的第七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

  诸比库,又犹如大海乃大生类的住处,这些生类有:帝弥、帝明嘎喇、帝弥拉宾嘎喇、阿苏罗、龙、甘塔拔,在大海中有一百由旬长的生物、二百由旬长的生物、三百由旬长的生物、四百由旬长的生物、五百由旬长的生物。正是如此,诸比库,此法、律乃大生类的住处,这些生类有:入流,为作证入流果之行道者;一来,为作证一来果之行道者;不来,为作证不来果之行道者;阿拉汉,为阿拉汉之行道者。诸比库,以此法、律乃大生类的住处,这些生类有:入流,为作证入流果之行道者;一来,为作证一来果之行道者;不来,为作证不来果之行道者;阿拉汉,为阿拉汉之行道者故,诸比库,这是于此法、律中的第八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此之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

  诸比库,于此法、律中乃有此等八种稀有、未曾有之法。见到这些后,比库们喜欢于此法、律。”

  伍波萨他经脚注部份:

  102 伍波萨他经 (Uposathasuttaü):译自A.8.2.10。亦见A.8.2.9; Cv.383-5; Udàna.5.5。

  在本经中,佛陀以大海具有的八种稀有的特点,来比喻佛陀的正法、律中所具有的八种稀有的特点。

  103 世尊为了作伍波萨他而坐在女居士维沙卡所供养的宝殿堂中。世尊坐定后观察比库们之心,发现了一个破戒之人。世尊想:“假如此人坐在这里而我诵巴帝摩卡的话,他的头将会裂成七分。”为了慈愍他才保持沉默。

  104 帝弥 (timi):一种巨型的大海鱼。在佛经中,牠通常都和帝明嘎喇、帝弥拉宾嘎喇(timi?gala timirapi?gala)一起出现,分别指三种巨型的大海鱼。

  105 义注中说:“次第而学”是指受持三学;“次第而行”是指十三头陀支;“次第行道”是指七种随观、十八大观、三十八种所缘分别、三十七菩提分法。“不会顿然了知通达”是指若不经戒圆满等,则不可能有阿拉汉之通达;唯有在次第修习戒、定、慧圆满之后,才能够证得阿拉

  汉。

  106 为了使戒行清净,佛陀的弟子哪怕是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他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会随便违犯世尊制定的所有大小学处!

  根据诸经论的义注,凡夫弟子的戒行可因受戒离(samàdànavirati)而具足。受戒离即在受取学处之后,他决心“即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犯戒”而远离诸非行。

  圣弟子的戒行则因正断离(samucchedavirati)而具足。正断离是与圣道相应之离。自从圣道生起之后,即使连“我要杀生”等的念头也不会在圣者的心中生起。

  因此,持守五戒是在家圣弟子的行为素质。对于出家圣弟子来说,他们不可能故意违犯诸如杀生、非时食、观听歌舞娱乐、接受金钱等任何为世尊所禁止的非行,因为他们已经根除了造作这些非行的潜伏性烦恼。

  107“涅槃界也不会因此而觉得不足或充满”:即使在没有佛陀出世的无数劫中没有一个有情能够般涅槃,其时也不能说“涅槃界虚空”;即使有佛陀出世的时期一个接一个地到来,乃至有无数的有情证得不死(即涅槃),其时也不能说“涅槃界已充满”。

  108 解脱味 (vimuttiraso):即解脱烦恼之味。一切于教法中得成就者,必定只是心无执取而从诸漏解脱。

  109 为作证入流果之行道者 (sotàpattiphalasacchikiriyàya pa?ipanno):为了能亲证入流果而正在进入者,即初道。其余三道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