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华严经全文网
山西小院 观世音菩萨感应故事实录 妙法莲华经感应 六字大明咒感应 药师经感应
主页/ 近现代往生纪实/ 文章正文

六祖坛经,六祖也相应作了答疑,禅宗,六祖慧能

导读:六祖坛经,六祖也相应作了答疑,禅宗,六祖慧能修菩萨道的居士,另外可以加受菩萨戒,这虽不是《阿含经》中的规定,但在大乘佛教的居士确有受持菩萨戒的必要,因为受戒一事相似于宣誓,且比宣誓的意义更庄严,比...
六祖坛经,六祖也相应作了答疑,禅宗,六祖慧能

修菩萨道的居士,另外可以加受菩萨戒,这虽不是《阿含经》中的规定,但在大乘佛教的居士确有受持菩萨戒的必要,因为受戒一事相似于宣誓,且比宣誓的意义更庄严,比宣誓的效用更宏大。戒的力量,乃是抗恶性极强的防腐剂。

信心第一要紧,如不建立深切的信心,一切的问题都不必谈。对佛教,首先要有正确的信仰,信仰的中心是佛法,佛法能使我们离苦得乐,所以要信仰。佛法是由佛说,由僧众结集、传流、住持、弘扬,所以也要信仰。合起来,便是信仰“佛、法、僧”,称之为三宝。

信仰的入门便是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是将整个的身心无条件地汩没在三宝的光辉与恩德之中。

六祖坛经,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职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六祖慧能,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着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坛经,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但听依法修行。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

禅宗说自己是教外别传,是灵山拈花后一代一代传下来,最后达摩传到中国的。但其它宗派并不承认这点,而各有其传承法统说法。同时,在禅宗最初流行的时候,那些守戒的寺庙甚至不接纳禅宗人物,认为禅宗是不合戒律的。各大宗派对禅宗“不立文字”的说法也不了然。有这么多的麻烦,无怪韦使君在这一品中提出了许多疑问,六祖也相应作了答疑。

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六祖坛经:“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六祖慧能:“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 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

六祖有六祖的系统,这个系统不等于世间学说的系统,又不同于佛教内其他宗派所建立的系统。六祖,也就是禅宗的系统是:要在自己的本性、内心中见道,以道为纲并范围万法、创造成法,这才是真正的系统。你看六祖在这里对功德的反复说明,都是回归在自己的真实见地上,并且不离分毫,也不往别处说,这才是真正的大师。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

《金刚经》所说的:“佛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你做功德,千万不要执着,做就行了,更不要企图回报,这样才与波罗蜜相应。若执着了,企图回报,那么你所得的福德也可怜得很,更与功德不相应。所以,我们今天说一切功德,都应回向法身,不要回向下一辈子如何如何。学佛的人,特别是学禅宗的人,千万不要搞哪类事情。志向一定要立得大,目标要紧紧盯着解脱和成佛才行。

禅宗重在实处的见地,重在直接转身,就是这个道理,而且这就是真正的般若。藏传佛教称般若为“经王”,般若讲的道理为“了义”。什么是“了义”呢?就是干净、彻底。在什么地方干净,在什么地方彻底,不是在理论上、学问上,而是在自己的心性上。六祖大师讲般若,就给了我们这样的法:“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这里再强调一下,以禅宗的观点来看,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是佛。

六祖坛经,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六祖慧能:“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坛经:“不是。”六祖坛经:“何得不是?”六祖慧能:“未说即是,说了不是。”坛经:“汝师若为示众?”坛经:“常指诲大众,住心观净,长坐不卧。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

佛法不是一般的知识和学问,你也不要仅停留在知识和学问上,修行修行,那要放在自己的性命上修行,要得受用。平常没有受用,到最后时,你能有这个力量吗?要知道,祖师们的这些本事,只是在最后那一着时才表演给大家看一下,实际上功夫早就有了,只是怕引起应大家的妄念,隐而不露罢了。

你平时若在这上面用功,久而久之,你的身体生理就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并不是很神奇的事。新陈代谢的秘奥一般人不明白,新陈代谢就是生死,不过不那么明显。一睡一醒之中也有生死,念头的生灭也是生死。只不过这些大家是熟视无睹,认为只有放进棺木才是死。我们平常的觉醒都被种种杂念、烦恼遮障了,自己不认识自己,如果你照六祖所说的,达到了一行三昧和一相三昧,进而明心见性,你的那个身体的变化就大了。

六祖坛经,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是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六祖坛经,六祖慧能,坛经

禅宗最重视点,下手就是在这儿下手,所谓证了实相,就是认识了自己;对人生宇宙不能认识,就是因为没有认识自己。如果你不愿从这儿下手,那菩萨也拿你没法,所以六祖说他“只缘心迷,不能自悟”,这怎么办呢?那就必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指示你的本分,指导你开悟的门径。

六祖大师是提持禅宗的,他当然应当强调禅宗;他谈净土,并没有反对净土,只不过是把净土纳入禅宗的认识上来讲。再如后面六祖讲戒定慧,都是纳入了禅宗的认识,这是宗风使然。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大家有什么问题和意见,在下面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