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华严经全文网
放下就是快乐 在闹市中修行 色难 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孝的故事
主页/ 布衣百姓/ 文章正文

净土法门法师:人务必要守本分!

导读:净土法门法师:人务必要守本分! 不能说学佛没用,学佛管用啊!儒跟我们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乘佛教入世的跟儒所说的没有两样,比儒所说的还要深刻、还要广博、还要周圆,...
净土法门法师:人务必要守本分!

不能说学佛没用,学佛管用啊!儒跟我们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乘佛教入世的跟儒所说的没有两样,比儒所说的还要深刻、还要广博、还要周圆,它通出世法,达到极处。所谓世出世间是一法,不是二法,达到最高境界。原来大乘的登峰造极就是“格物致知”。“格物”是什么?是放下。“致知”是什么?是看破。就是大乘讲的“止”、“观”。什么时候能到“止”、“观”是一,“止”在“观”中,“观”在“止”中,“止”、“观”圆融,“止”、“观”达到登峰造极,就是明心见性,自性里头圆满具足。

究竟圆满的“止”、“观”大道用什么来融合?就是用菩提心,非菩提心不能融入。所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重要!,统摄世出世间一切法。

中国人可以用《大学》的“三纲”、“八德”来融会,“三纲”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最高的纲领。落实这有八个科目,从“格物”下手。

“格物致知”,“格物”刚才讲了,是“放下”,“致知”是“看破”。看破、放下之后,意才诚、心才正;没有看破、没有放下,“诚意正心”做不到,做不到就心怀了,心随着烦恼转了。烦恼是什么?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起心动念无非是损人利己。贪嗔痴慢疑。这就坏了,意不成,心不正,身不修,家不齐,国不治,天下大乱。这今天整个社会的病根就说出来了。那我们怎么办?把它翻过来就对了,翻过来就“觉”了。不善的念头翻过来,就是善念。恶翻过来是善,迷翻过来是悟,是觉悟了,问题就能解决。

拨乱反正用什么方法?教学!这个社会,我过去曾经说过很多次:人务必要守本分!每一个行业,都守住自己的本分。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对社会做出贡献,这个社会就安定了,就和谐了。

我们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本分,这也算是三百六十行里头的一行,出家这个行业是什么?要认识清楚,佛陀教育!那一定要把佛陀教育学好,把佛陀教育发扬光大。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开悟之后四十九年教学,以这个贡献给社会、贡献给一切众生,这个贡献大了!真正是舍己为人,做出一个最好的老师的榜样。

这释迦牟尼佛,我们称他为本师。学佛就是要学释迦牟尼佛,终身从事教学工作。最重要的教学,身教!自己没做到,不能教别人,真正是“学不厌,教不倦”,给我们做出这个典型。做出这样的榜样。到临终离开我们,还教给我们“四依法”;最后的遗言,“以戒为师,以苦为师”。

“戒”是什么意思?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到生活就叫做戒。释迦牟尼佛一生所教、所示现的,总不外乎“三福”、“三学”、“六度”、“六和”、“十大愿王”,这个包括圆满的佛法。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诲,不离这个总的指导原则。很好记!“三福”、“三学”、“六度”、“六和”、“十大愿王”一生谨守,决定不违犯,这就是持戒。这五个科目,统摄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三聚净戒,全包括了。

中国老祖宗古圣先贤教人,也只有四个科目,“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大道至简,一点不麻烦!几句话了,一切所有都从这个根生出来的,衍生出来那就是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要抓住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