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全文网
华严经全文网
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
主页/ 禅理故事/ 文章正文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起心动念 (二)

导读: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起心动念 (二) 1 《地藏经》上讲得很好,“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2 这个世间的众生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到晚在造作罪业,所以他的果报在六道。...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起心动念 (二)

1 《地藏经》上讲得很好,“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

2 这个世间的众生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到晚在造作罪业,所以他的果报在六道。

3 胡思乱想,是造轮回业;六道轮回,是起惑造业而来的。

4 你想善,生三善道,你想恶,堕三恶道,总出不了六道轮回。

5 我们的恶念多、善念少,所以断定我们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

6 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恶。不能超越轮回就是罪,故起心动念都是罪。

7 佛法里常讲“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一动念就坏了;动念是迷,动念是无明,动念是不觉。

8 六祖说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真心。心里面才有一样东西,那是妄心,妄心是迷而不觉。

9 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无论起的是善念或是恶念,一起念就是无明、就是迷;因为自性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没有念头。

10 古人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什么?无明烦恼。

11 起心动念叫妄想,叫无明,出不了十法界。

12 《金刚经》上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是定慧圆满。

13 学佛的人,他真正能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外面境界相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就叫金刚般若。

14 真心里,没有起心动念。现前不起心动念,就事事无碍。

15 念头一起,立刻提起正念;我们修净土宗的,这一念阿弥陀佛就是正念。

16 念念不离开阿弥陀佛,念念依靠阿弥陀佛,一心想见阿弥陀佛,想生极乐世界,这就是正念。

17 佛的名号就是修行,提醒你自己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顺境逆境都要觉而不迷。

18 一切时、一切处,心里一起念头就是阿弥陀佛,念佛功夫就会得力。

19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才起心动念,阿弥陀佛!把那个妄念马上压下去,这是无量无边的功德。

20 诸佛如来劝我们想佛、忆佛、念佛,把其他的思想全部放下。

21 一切法从心想生;常常想佛,就成佛。

22 佛教我们用心如镜:外面的境界明明了了,内心不起心动念、不分别、不执着。

23 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是佛的境界。

24 起心动念,为社会、为众生,就能入佛境界。

25 心中一念不生,就是知足。知足修圆满,就圆成佛道。



26 念念为别人想,念念帮助别人,念念利益众生,这是佛菩萨的存心,这是觉悟人的心性。

27 不让心中有贪嗔痴慢,不让心中有七情五欲。面对一切境界,不生七情五欲,就生智慧。

28 真正健康之道是:身心清净、心中没有贪嗔痴慢。

29 贪是烦恼第一个根本,不贪就不愚痴,不贪就没有嗔恚心。贪不到才生嗔恚心,贪到他就不生嗔恚心。

30 佛在经上常讲“火烧功德林”,这是大家都要记住的,你一发脾气,你修积的功德就烧掉了。

31 发脾气,是造地狱的因。嗔恚心可怕!嗔恚一起来之后,谁受害?自己受害。别人有没有受害?别人决定不受害。你要觉悟,你发脾气受害的是自己,与别人不相干!

32 要想身体健康,一定要常生欢喜心,并且常“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33 一切法从心想生:悲观厌世的人,看到什么都讨厌;达观积极的人,看到的事没有一样不喜欢。

34 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心好,一切都好。

35 吉凶祸福,皆在我们一念之间。自己一念正,就能化凶为吉,转祸为福。

36 今天社会上,大家起心动念,总是想尽方法欺骗别人,所作所为都是亏心事,违背了道德,违背了自然的法则。

37 我们骗得了众生,骗不了佛菩萨;我们起心动念,连天地鬼神都知道,何况是佛菩萨!

38 我们起心动念,天地鬼神、诸佛菩萨都知道,所以我们的心行一定要正。

39 我们一个善念、妄念,统统周遍法界;若不周遍法界,佛菩萨如何会知道?

40 我们的心性不可思议,尽虚空遍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从心性变现出来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妄想分别执着程度不同变现出来的境界。

41 六根在六尘境界里,不起心不动念,叫佛。还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叫菩萨。还有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没有执着,叫阿罗汉。

42 俗话常说:相随心转。念佛人哪有不得相好如佛的?你要相好就念佛。常常念佛,相貌就变成佛相。

43 常常念菩萨,就变成菩萨相。

44 常常念天,就变天人相。

45 常常念贪,贪心重的,就是饿鬼相。

46 愚痴、是非、善恶都搞不清楚,都颠倒的,是畜生相。

47 嗔恚,常常发脾气的,是地狱相。

48 佛在经上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所以起心动念的造作,我们要特别地留意,要真正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南无阿弥陀佛